如何用手機,拍出好照片?!

如何用手機,拍出好照片?!

以往我教學是從較為專業「感覺」的單眼相機著眼,一步步累積同學們的攝影實力,但今天,從手機教,也許會更快上手,因為人們使用手機的頻率遠遠超過單眼相機;雖然他們構造上的差異與品質相差甚遠,但是攝錄影的概念上,仍然是相通的,同樣有ISO,快門,光圈,白平衡,構圖,對焦以及各種模式的運用。

手機拍攝的質感,最大的問題在於感光元件「永遠」比不上單眼相機,以至於畫質偏弱,但優點卻是它的處理軟體隨手可得,而且支援性高於一般相機。

馬上進入正題,如何用手機拍出好照片?

  1. 穩。
    穩就是指拍攝瞬間手機本身必須穩定,不論晴天、陰雨天或夜景,這是不變的。在拍攝風景或模特兒時,經常為了最好的畫質,我們盡量採用三腳架及快門線來拍攝,就是為了求個「穩」字,就連機身內部的震動都盡量避免。用手機拍攝時,最常見的就是按下快門時的晃動,造成成像模糊。
  2. 準。
    手機的自動對焦,通常會搜尋臉部以進行對焦,而沒有臉部時,會自動判斷畫面中合理的對焦物。但我們拍照時,還滿常不讓主題置中,因此直接拍出來的相片,有時會對焦在後方而拍出失焦作品。此時只要構圖好後,點擊主題,相機便會以新的指示重新對焦。
  3. 曝光。
    不論單眼還是手機拍攝,曝光都是極為重要的一環,曝光正確的作品,品質得以確保。若是想要呈現明亮調的感覺,不妨點擊畫面中較暗的部分,軟體會自動補償,將點擊處做正常曝光,整體畫面便會偏亮;反之,則點擊較亮地方,讓畫面有暗沈感。而過亮或過暗的作品,都必須保持一定的曝光容許度,以免反效果。
  4. 構圖。
    這邊所說的構圖,非常著重於趣味性,手機拍照記錄的大多是平時眼見之事物,較少是風景大片,因此利用不同角度的取景與安排,才能讓作品顯得生動,吸引人的目光。若對象是人,不妨多試試搞怪的表情或借位錯位的做法;若對象是具有新鮮感的物品,不妨將更多的畫面放在主體上,避免過多不必要的空間浪費。
  5. 事後構圖與修正。
    即使是手機拍攝的作品,事後像正式作品一樣,透過軟體做修圖和裁切,都有利於傳達情感。更多時候我也喜愛將作品以黑白形式傳達,讀者看到的是線條、色塊、明暗、意圖等等,較為純粹的判斷依據。
  6. 善用M模式。
    這跟單眼相機比較像,我們拍照時幾乎大部分使用手動模式,以精準控制成像品質。而手機的模式裡頭,這些年也朝向「不傻瓜」的方向,以滿足這類攝影人的需求,可以在M模式裡主動調整曝光,快門速度,白平衡,焦距等等控制項來進行創作。
  7. 時機。
    這裡說的時機有兩個面向,一個是用手機拍照時機,一個是按下快門的時機。現代人人手一機,拿起手機來的時間,比拿起單眼相機的時間,多了太多了,在遇到想記錄的時刻,通常不會太讓人失望它就在身邊。另一個就屬於構圖時按下快門的時機,如光影的位置,移動中人事物的相對位置,互動的表情等等,一張好作品的出現,通常在那不可多得的時間點,拍到了,是很令人雀躍的事。
  8. 自然光影。
    由於手機攝影目前較難以搭配更多閃燈系統進行創作,因此多以自然光線為創作對象,這也算是某個好處,可以更單純地只思考肉眼所見,再加上個人的光影思維,通常可以好好享受當下「拍照」的樂趣與迷人的光線氛圍。
  9. 情感。
    無法傳遞情感的作品,旋即被掩沒。網路的發達,讓我們接收了過多的訊息,不論是不是你想要的,因此容易產生無感的狀態,對於人說的話或是作品的呈現,只有當特別有趣,或特別有感的情況出現時,你才會停下腳步多看一眼,而作品能觸動你的共鳴時,印象才會被加深。因此,拍攝出有情感的手機作品,最難,也最有趣。

其他小技巧,對於作品都有加分的可能,例如鏡頭清潔度,連拍的運用,多方軟體的協助,HDR運算等等,慢慢再來探討。